大雄與雲之王國(のび太と雲の王国)
上映日期:1992年3月7日
影片長度:97分鐘
提出「生命中心主義」倫理的美國環境倫理學家Paul Taylor認為我們應當將一切具有生命的自然物,都納入我們的道德考量範圍裡。換言之,他相信只要是擁有生命的自然物──包括動物、植物,它們都值得我們給予重視尊敬。
2011年3月22日 星期二
2011年3月18日 星期五
能力?同為生靈的犧牲!
文╱夏石
1824年,英國官員R.Martin與William Wilberforce攜手推動了世界上第一個動物保護組織「Society for the Prevention of Cruelty to Animals」(SPCA),成立至今已將近兩百年,而Wilberforce正是為人所悉知的英國電影《Amazing Grace》中所欲描繪的主人翁,也就是廢奴運動的主要領袖。這樣同時為人與動物權益奔走的人物,引發了我對於日本漫畫家藤子不二雄的科幻漫畫〈米諾陶之盤〉的另一種思考。
〈米諾陶之盤〉的角色設計也許有其不周延之處,以致於伊諾克斯星上的人牛關係其實無法直接類比於地球上的人與動物的關係,藤子不二雄的企圖暗諷似乎沒有那麼成功。伊諾克斯星上的人與牛是能夠以抽象的語言進行溝通、表達、交流、理解的,並且「牛」還會追問自己究竟為何而生,還會追求最高榮譽,由此可見,伊諾克斯星上的「牛」其實具有相當高的精神性,這樣的語言能力安排若只是將其解釋為刺激讀者的同情心,有可能不完全是藤子不二雄所要表達的。
1824年,英國官員R.Martin與William Wilberforce攜手推動了世界上第一個動物保護組織「Society for the Prevention of Cruelty to Animals」(SPCA),成立至今已將近兩百年,而Wilberforce正是為人所悉知的英國電影《Amazing Grace》中所欲描繪的主人翁,也就是廢奴運動的主要領袖。這樣同時為人與動物權益奔走的人物,引發了我對於日本漫畫家藤子不二雄的科幻漫畫〈米諾陶之盤〉的另一種思考。
〈米諾陶之盤〉的角色設計也許有其不周延之處,以致於伊諾克斯星上的人牛關係其實無法直接類比於地球上的人與動物的關係,藤子不二雄的企圖暗諷似乎沒有那麼成功。伊諾克斯星上的人與牛是能夠以抽象的語言進行溝通、表達、交流、理解的,並且「牛」還會追問自己究竟為何而生,還會追求最高榮譽,由此可見,伊諾克斯星上的「牛」其實具有相當高的精神性,這樣的語言能力安排若只是將其解釋為刺激讀者的同情心,有可能不完全是藤子不二雄所要表達的。
2011年3月16日 星期三
我們對〈米諾陶之盤〉的討論
方濟電影院的活動非常感謝同學們的參與,讓我們能有豐富且有意義的討論。底下試著整理3月15日晚上與會同學、老師對於〈米諾陶之盤〉這篇科幻漫畫、以及其衍生出來的議題的部分討論,歡迎大家利用Blog的留言功能來延續這樣的討論、提出自己的看法。
■如果伊諾克斯星上的牛吃人是不對的,這會得出我們也不應該吃牛或吃肉嗎?
很明顯的,藤子不二雄在這篇漫畫裡,是企圖要用伊諾克斯星上的牛吃人的故事,來反諷人類吃牛的理所當然。換言之,倘若我們認同故事裡的地球人期望蜜諾雅不要被吃的心理,那麼是否我們也不應該吃那在現實生活裡、被我們視為無庸置疑而可以吃的牛,或甚至是豬、羊、雞等其他動物呢?在某個意義上,牠們不也是活生生的生命嗎?為什麼我們不喜愛蜜諾雅被吃,但是我們卻可以認同食用這些非人類動物呢?
■如果伊諾克斯星上的牛吃人是不對的,這會得出我們也不應該吃牛或吃肉嗎?
很明顯的,藤子不二雄在這篇漫畫裡,是企圖要用伊諾克斯星上的牛吃人的故事,來反諷人類吃牛的理所當然。換言之,倘若我們認同故事裡的地球人期望蜜諾雅不要被吃的心理,那麼是否我們也不應該吃那在現實生活裡、被我們視為無庸置疑而可以吃的牛,或甚至是豬、羊、雞等其他動物呢?在某個意義上,牠們不也是活生生的生命嗎?為什麼我們不喜愛蜜諾雅被吃,但是我們卻可以認同食用這些非人類動物呢?
從《米諾陶之盤》而來的一個簡短反省:人與動物之別——「語言」
文╱鄒睿怡
《米諾陶之盤》乍看之下,似乎是個與《地球生靈》有相同訴求的文本,對於吃動物應不應該提出質疑。但就如討論當天柯志明老師對文本所提出的批判,這篇漫畫的設定是失敗的,因為被飼養供作食用的「牛」和人一樣會說話,這和我們的現實有很大的分別,無法凸顯現實中沈默的動物的真實處境。雖然《米諾陶之盤》的對人吃肉的控訴,顯然不如《地球生靈》來的血淋淋而真實,然而,這卻是一個去檢視人與動物之別——「語言」能力的機會。
《米諾陶之盤》乍看之下,似乎是個與《地球生靈》有相同訴求的文本,對於吃動物應不應該提出質疑。但就如討論當天柯志明老師對文本所提出的批判,這篇漫畫的設定是失敗的,因為被飼養供作食用的「牛」和人一樣會說話,這和我們的現實有很大的分別,無法凸顯現實中沈默的動物的真實處境。雖然《米諾陶之盤》的對人吃肉的控訴,顯然不如《地球生靈》來的血淋淋而真實,然而,這卻是一個去檢視人與動物之別——「語言」能力的機會。
2011年3月11日 星期五
3/15:〈米諾陶之盤〉與Peter Singer的《動物解放》
一位因為太空船故障而迫降外星球的地球人,赫然發現該星球是由「牛」所統治,至於「人」則是被「牛」所豢養、並作為食物的家畜。面對這個對地球人來說是極為錯亂的世界,那位嗜食牛排的地球人竟開始一場說服牛不要吃人的努力……。
這篇由《哆啦A夢》作者藤子不二雄所創作的科幻漫畫,除了讓我們看到漫畫家深刻的一面,它其實還挑戰著我們在面對動物爭議時的思考。為此,我們將以Peter Singer的名著《動物解放》作為對照,看看我們是否能走出那地球人所深陷的難題。
想要了解本片內容並參與討論,歡迎參加3月15日晚上6:30的方濟電影院活動。活動講義請洽生態學系助教林文勇(方濟樓2F)
這篇由《哆啦A夢》作者藤子不二雄所創作的科幻漫畫,除了讓我們看到漫畫家深刻的一面,它其實還挑戰著我們在面對動物爭議時的思考。為此,我們將以Peter Singer的名著《動物解放》作為對照,看看我們是否能走出那地球人所深陷的難題。
想要了解本片內容並參與討論,歡迎參加3月15日晚上6:30的方濟電影院活動。活動講義請洽生態學系助教林文勇(方濟樓2F)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