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3/8地球生靈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3/8地球生靈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3月11日 星期五

失落的「惻隱之心」

文╱夏石

前言:同為生靈

「生靈」這個詞,透露的是一種同為有生命的,有自己利益的,無差別的存在,人與萬物眾生同屬自然界的一份子,同是不斷地生長、生殖、代謝、反應以對抗熵(entropy)的反趨勢,同是按著自己所無法決定的基因編碼來自我維繫的有機系統,無論在生物或是物理法則上,人和其他生命一樣,都離不開自然。那麼,人類何以優越,何以有能力對抗自然,甚至於宰制自然?從現代社會中人類利用自然的強大力量看來,人和其它自然物真是平等的嗎?自然平權是有可能的嗎?自然又應該要怎麼樣被對待呢?

上述的問題落在《地球生靈》這部控訴人類殘暴行為的記錄片中,類似的思考是:動物和人真是平等的嗎?動物應該要怎麼樣被對待呢?暫且讓我們跳開餘悸猶存的震撼,隱藏在刺激畫面的背後,我們應該反省的是什麼,究竟我們應該全然免除人類對動物的利用,成為一個素食主義者,並在衣著、娛樂、科學或其他可能需要動物之處完全取消對動物的利用呢?或是人可以利用動物,但應該在必要、自我節制並且盡可能免除動物的痛苦的情況下?亦或是動物本來就可以被視為自然資源讓人類所利用,而無須考慮其苦痛?而又所有的動物都應該被納入人類的道德考量範圍嗎?或僅僅是那些有苦樂感知能力的物種?

2011年3月9日 星期三

從疼痛到疼愛──從《地球生靈》思想我們的同情

文╱蕭戎


……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上帝兒女自由的榮耀。
我們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歎息、勞苦,直到如今。(〈羅馬書〉8章21節至22節)

前言:殘酷的真相

相信看過《地球生靈》的人多會承認,這是一部口味頗重的紀錄片,甚至我們可以說它應是一部被標示為限制級的動物保護電影。而事實上構造這部影片的人也明顯地希望觀眾能夠認識到那沒日沒夜地、發生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隱密角落的限制級情節。

只是像這樣的限制級情節一點也不會引起人們興奮窺視它們的慾望,它們反倒是人們希望能夠淡忘與閃躲的──而對此最為諷刺、或可以說是變態的一種表現是,我們的世界即傾向於將這些動物的形象,包裝成與它們所遭受的對待相反的樣子。所以我們很有可能會在這些相關產品與服務的宣傳上,看到那些因我們而犧牲的動物,露出喜悅、滿足的表情,或者是健康活潑的模樣。若不是如此,則會加添那些動物的神祕感與野性,用以勾引人們那「征服牠們是理所當然的」的赤裸裸的慾望。

2011年3月7日 星期一

3/8:地球生靈 Earthlings

《地球生靈》和歷來的許多社會改革運動類似,他們都採取了一種要激烈地暴露出「人們所不願意面對的事實」的表達方式,然而單單就這種表達方式來說,其本身即存在著一種限制:即幸運的話,它將能夠引起那些原本就隱隱約約地認為、或容易認同人類對待動物的方式應當存在著某種道德標準的人們的回響;但若非如此,則它將容易惹怒那些抱持著相反意見的人們──特別是那些將自己的利益深深地建築在許多毫無憐憫的作為上的人們。

換言之,光是揭露真相是不足的,而其實《地球生靈》這部紀錄片也反映著這種認識,所以它打從影片的開始就要告訴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抱持著一種「物種主義」(speciesism),即人類會根據自身──包括人類這個物種自身──的利益而視其他物種不過只是「東西」、對它們採取不公正的態度。其中最明顯的是,這些「東西」的痛苦將不會被物種主義者納入他們對自身行為是否正當的考量裡,而這影片要告訴我們這種態度其實是錯誤的。

《地球生靈》這部影片認為,這種偏見與人類歷史上早已為人詬病的「種族主義」(racism)與「性別歧視」(sexism)類似。後兩者的主張相信,對於那些不屬於自身團體(例如白人或男性)的對象(例如黑人或女性),我們似乎可以對其採取一種不公正的差別待遇而漠視他們的尊嚴與權益。而倘若以此回過頭來檢視物種主義,則其似乎也存在著這樣的偏見與缺失。於是,這部紀錄片要嘗試說服觀眾,如果我們認為「種族主義」與「性別歧視」是應該要丟到歷史的垃圾桶裡的錯誤思想,那麼我們也應當支持把「物種主義」一同掃除,否則我們就會陷入一種不一致的態度裡……

想要了解本片內容並參與討論,歡迎參加3月8日晚上6:30的方濟電影院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