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蕭戎(靜宜大學生態學研究所碩士)
活動討論記錄╱何至柔、蕭戎
方濟電影院在11月23日播映的電影是2005年出版的《我的小牛與總統》,面對電影裡許多富有戲劇性又看似不可思議的情節安排,主持人蕭戎認為這會是一部需要觀眾用赤子之心去看待與理解的超現實電影。換言之,《我的小牛與總統》其實是一部寓言般的電影,其中蘊含著許多值得我們加以發掘和思考的意義在裡頭。
狂牛症的全面撲殺政策
西文所碩士張凱婷認為《我的小牛與總統》是一部很輕鬆的影片,特別是在辛苦工作一整天之後,它還可以帶給我們一種希望、傳遞出一種正面的訊息。但在看電影時讓人不解的是狂牛症究竟是如何發生的,以及它是否真的有這麼嚴重,以至於一頭牛得病就必須撲殺全部的牛。
生態學研究所碩士郭香貝則認為,僅僅因為某隻動物罹患了疾病、就要全面撲殺同類動物,這其實是一種很殘忍的處理方式──例如它就不會在人與人之間發生。而關於這種對待動物的態度,導演也以印度人的信仰來對比法國人對待牛隻的方式,顯現出不同文化在看待牛的態度的不同。
對此,蕭戎補充說明電影裡的政府之所以會如此對待牛隻,主要是因為擔心其他的牛也已經得到了狂牛症,所以採取了一種從動物倫理角度來看會是十分極端的保護措施。其目的就是在保證一切有關狂牛症的疑慮都能夠得到控制與消滅,保證這些可能罹病的牛不會再被製成飼料而使其他牛隻得病、也不會流入市場被消費者所食用。當然,這其中的確存在著可議之處。
然而,狂牛症本身的確也是一個值得我們加以警惕的問題,例如台灣之前就有反對美國牛肉進口的運動,其中的理由就包括了存在於病牛體內的致病蛋白很容易就會散佈在人們的生活環境裡、又難以消除,而造成後續感染病症的威脅。但這項運動到最後並沒有成功。
現代人對於農場動物的陌生
生態學研究所研究生黃馨誼則分享了電影裡主角帶著小牛去巴黎見總統,但過程中卻意外引來巴黎當地小孩對牛的興趣,這其實正突顯了現代人難得接觸自然、或說是對自然陌生的情況。對此,蕭戎也有類似的看法,他認為電影裡小牛逛大街、又在捷運裡走來走去的場景,其實充滿著視覺上的衝突。而這其實也就是我們之所以會覺得這是部超「現實」電影的部份原因。
但是,這也就意味著我們的習慣中常存在著一種根深柢固的成見──我們所習慣的都市生活和農業是分開的。在人們的印象裡,供應自己生活所需的食物都是來自於超級市場或菜市場,而就算我們能夠稍微聯想到這些食物可能是來自於農田、農場,這種想像也常常是廠商或娛樂媒體所提供給我們的。
事實上,本片到處都充滿著與此類似的諷刺。例如:都市小孩連牛都沒有看過、也壓根不知道國內有幾種牛,甚至他們連牛和狗都分不清楚……。導演在這部份的安排其實就是在凸顯現代人與現實脫節的一面。
對此,生態學研究所研究生陳勇全也認為,電影裡的許多諷刺都是十分到位的,導演所安排的主角與都市小孩的對話,正突顯著都市人和自然的脫節。像這樣的都市人會覺得自己和自然沒有關係,他們對自然也沒有什麼感覺,因此很多保護自然的呼籲很容易成為口號。而勇全認為,這樣的脫節其實是來自對自然的陌生與不了解。
利用或愛:看待與對待小牛的不同角度
生態學研究所研究生何至柔認為,電影裡一直不斷重複著主角的一種想法,就是「對牛無條件的愛」。主角之所以愛這隻牛,並不是因為像印度人一樣將之視為神聖的表徵,也不是像總統參謀一樣將之視為政治籌碼,或是一般人所認為的經濟動物。主角之所以投入這麼深的情感,純粹是因為他愛這隻牛,而不為其他理由。而至柔認為這樣的情感其實很能夠讓我們反思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關係。
對此,蕭戎認為這部電影其實是刻意地陳列出各種善待牛的理由,並且,喜好諷刺的導演似乎對此也是別有用心的。舉例來說:雖然電影裡的印度人看似非常重視愛娃這頭小牛,但他們卻讓一個十分脫線的同鄉來負責向總統陳情的任務;至於總統參謀則是擁有很大的權力,他在法國幾乎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最後仍舊是無法解決一隻小牛的生死問題。而蕭戎覺得這正是這部電影別有深意之處,起初,印度人是主角一行人的希望,但最後卻落空了;之後,總統參謀又成為了希望,但最後同樣落空。這兩種希望都無法拯救那隻小牛,而這個安排其實是很有趣的。
其中,與後者相關的是,倫理學的主張裡有一種是傾向從後果來看行為的對錯的。電影裡的總統參謀之所以願意拯救這隻小牛,他其實是著眼於英法關係有好的這層政治利益,他個人根本不喜歡這隻牛,這隻牛對他而言只有利用價值,甚至是和親妹妹交換條件的籌碼。這樣,如果我們只是從後果來看,萬一總統參謀真的──儘管他不是為著這條牛而是為著他的利益──成功地營救了這隻牛,那麼我們是否就會把這份功勞歸給他、又視他為英雄呢?面對這種情況,當我們冷靜下來思考時,我們很可能會認為這其實不是最好的判斷,我們可能會更願意一個人是發自內心地愛一頭牛、然後為牠付出,而不總是因為利益的緣故所以才去關懷他者。
而這種想法就顯明了面對許多事情、我們不能僅僅只看結果如何,在其中,人們的「心意」其實也是很重要的。事實上在導演的安排裡我們會更加地看清楚這點,即電影的安排似乎就正意味著「真正愛小牛的人,才能夠救小牛」,而這似乎就是導演的信念了。
對於這樣的想法,生態系助教林文勇抱持著認同的態度。他認為按著這部電影的劇情推展,那小牛其實本來是會死的,但牠卻戲劇性地、超現實地存活了下來,而牠之所以能夠活下來都是因為愛的緣故。「因為愛,所以可能性就被創造了出來;換言之就是愛創造了可能性」,而這就是被這電影給活潑地體現了的道理。
針對文勇的回應,蕭戎也認為,的確真的要有愛心才能夠促成這樣的奇蹟。於是我們就可以以此來思考我們的現實生活,舉例來說,當我們在現實中遭遇難題時,我們或許會認為「掌握權力」是解決事情的最有利方式;換言之,我們常常相信如果自身能夠握有大權、或者是能有握有大權的靠山,那麼解決事情大概就是無往不利的了。但《我的小牛與總統》所要告訴我們的卻不是這樣,它反倒要主張,一個很有權力的人其實救不了一隻小牛,而是最愛小牛的人才能夠拯救牠。雖然這拯救的過程十分辛苦、也會遭遇失望,但最後是成功的。
對此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思考,即在現實生活裡,我們通常不喜歡經歷麻煩與痛苦,然而有時候那被我們看似能夠減少麻煩與痛苦的捷徑,它卻不見得能夠達到我們所期望的結果,相反的,獲致成功很可能要走的是一條看似十分辛苦又笨拙的道路──就像電影裡的爸爸竟然像發了瘋似地把小牛從屠宰場偷出來又載到巴黎去面見總統那樣,但回過頭來看,其實也就是這種很單純的愛,才能夠成就電影結局的圓滿。
愛情的寓意與「愛」的重要性
在討論與分享之餘,主持人蕭戎還向同學們拋出了一個問題,他要問在這部其實不算舊的電影裡,為什麼導演要穿插看似十分老梗的愛情故事呢?把一個我們幾乎都可以預期、最後會有快樂結局的愛情故事安插在裡面,它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對此,蕭戎認為這老梗的愛情故事其實是與整個故事十分相襯的,它與故事的其他部分其實都在烘托「愛」的重要性。例如:小牛需要主人去愛牠、而這樣的愛就保護了小牛的幸福未來;相對的,主角也很需要小牛帶給他的愛,如果沒有那隻小牛,主角其實是心靈空虛的。而正是這樣的愛就讓他們彼此結合起來,讓他們能夠為彼此帶來幸福,也從彼此身上獲得幸福。而其實主角的父親也是一樣的,喪妻多年的他其實一直都是帶著傷痛與寂寞在過生活,而主角很清楚這種生命狀態是不好的,於是他要努力地撮合他的父親與莎拉阿姨在一起,以讓他的父親重新回到愛的關係裡。事實上,這部電影就正說明了人與動物都一樣、都要在愛的關係裡才會圓滿。而這就是蕭戎認為這部電影的一個簡單、但卻深刻的涵義之所在。
最後,蕭戎認為我們或許還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部電影是如何強調愛的重要性──即「被愛的經驗」其實是十分重要的。電影裡的主角雖然從小就失去了母親,但他的父親卻非常地愛他、甚至願意和他一起去實踐一個傻呼呼的想法,而事實上像這樣的愛就帶來了一種正面的影響力。我們或許可以肯定,人總需要先被愛才可能去愛他者,人若是在很少被愛的情況下,要他去愛他者,這常常是不太可能、或者是會產生扭曲的。於是我們就可以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上推理為什麼主角能夠對小牛有一種非常純潔又深刻的愛──這其實是因為他的父親愛他在先,是他父親長年傾注給他的愛、給了他去付出愛的能力與勇氣。而這種愛的經驗其實是相當重要的,想要成就一個道德行動,除了知識與行動經驗外,常常被人們忽略但其實至關重要的就是愛的經驗;根本地說,那讓我們能夠不畏困難與痛苦地去為他者付出的原因與動力,其實就是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小叮嚀*
(1)留言時請先將留言內容打在空白文件裡,再貼進留言欄位中,以避免因張貼留言時遇到留言因系統故障而消失的問題。
(2)留言時請先選擇身分,在「名稱/網址」選項裡可以自行輸入姓名;輸入留言後請先按「預覽」,再按「張貼留言」,以確保留言成功。
(3)因為Blooger系統有自動過濾垃圾留言的機制,所以若你的留言(通常是包含著網址的留言)在送出後未立即出現,那麼請耐心等候處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