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石
■photo by Jeff Attaway on Flickr.com(CC: by)
前言
《The End of the Line》(魚線的盡頭)根據英國環境記者克洛爾(Charles Clover)的觀察,指出過漁現象就是當今海洋資源枯竭的背後主因,片尾的結語也呼籲了三個應努力的方向:1. 購買前請先問清楚來源、只吃符合永續標準的海產;2. 告訴政治人物尊重科學、縮減漁船數量;3. 請加入行動支持海洋保護區和負責的捕魚行為。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邵廣昭老師亦撰文<過度捕撈 嚴重影響海洋生物多樣性>,刊載於環境資訊中心網站,佐證了這樣的說法。
延續前幾次針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探索,《魚線的盡頭》彷若是海洋版的討論。類似於永續利用的概念,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儒家學者提出,孟子曾云:「不違農時,榖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虌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孟子‧梁惠王上》)順應萬物生長的時序,不以細密的網子捕魚,山林中的材薪也須在適當的時節才能砍伐,如此一來,自然資源方能生生不息。荀子也說過:「草木榮華滋碩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黿鼉魚鱉蝤鱣孕別之時,罔罟毒藥不入澤,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故五穀不絕,而百姓有餘食也。汙池淵沼川澤,謹其時禁,故魚鱉優多,而百姓有餘用也。斬伐養長不失其時,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餘材也。」(《荀子‧王制篇》)人適度地自我節制,不在萬物休養繁育之時擾其生息,方能使資源永續。
為何永續?
■photo by Emran Kassim on Flickr.com(CC: by)
當人們開始重視永續,很可能是為了資源的不絕以利日後使用,依然可以歸類為自利的心態,不過,當人們將永續的想法付諸行動時,其實很有可能不會享受到預期的成果,這意謂著永續的行動在個體身上並沒有必然的報償,那麼,這樣的自利還可以稱之為自利嗎?倘若不是,我們又該如何說服一個人得要適度地自我節制?
從環境正義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世代正義(generation justice)的爭論,究竟,我們對後代有沒有責任?我們有必要把目前所享有的資源留給子孫嗎?若是自己沒有生育呢?又與日劇增的廢棄物,放在哪裡、怎麼放又有什麼關係呢?為什麼即刻的行動對保護後代的人類而言是必須的?為什麼我得要為了幫助後代而改變自己的生活甚至於作出犧牲?生活在一百年後的人和我又有什麼關係呢?並且,又該如何證明,我目前的行為會影響到未來世代的生活條件?從成本效益分析的原則來看,或許我們還可以說,正因為自然資源的稀缺,於是產生貨幣價值,人們得要額外付出勞力來賺取,這可以促進更高的經濟成長,創造更高的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國內生產總值),為後代子孫創造更大的財富,這樣有何不可呢?
或許有人還會說,未來世代沒有權利,因為我不知道對方是什麼人,會喜歡什麼、需要什麼,對於一個我所不知道的人,於是我沒有責任。上述這些想法會不會有問題?或許我們不大能肯定地說後代有什麼樣的權利,但至少我們會認同應該盡量避免對人的傷害,無論是哪一個世代,無論認識與否,只要對方和我們一樣是人,就會有相近的欲望和需求,就會和我們一樣需要自然資源,在消極的意義上,對方有不被干預的消極權利,在最低的限度上,不應該做出妨礙他們生存的事,滿足人生存的必要條件是我們基本的責任,除非我們否定人的價值,將來的人和我們一樣都需要好的環境,因此我們必須善待環境。
然而,世代正義的觀念能涵括人對環境所有的責任嗎?這會是人類環境責任的全部內容嗎?《魚線的盡頭》依然是離不開人類中心主義的本位思考,始終以海洋“資源”、“魚獲”的減少來看待海洋遭受嚴重破壞的危機,“永續漁業”,究竟是誰的永續?我們應該考慮的,不應只是人類的將來。
■photo by Ibrahim Iujaz on Flickr.com(CC: by)
是否有海洋文化?
這樣的省思是意指人類不應再尋求海洋的餵養嗎?我想不是這樣的,漁撈獵捕,是人類接觸自然最原始的形式,然而我們又如何看待海洋生命的犧牲?我們對海洋生物的關注好像不如對陸地生物來得深刻。倘若我們是獵人,那麼現代竭澤而漁的捕撈方式和心態會是一個好獵人該有的嗎,這樣的趕盡殺絕何曾尊重獵物?何曾感念這天降的恩賜?牠們是我們的鄰居,卻一直沒有得到正常的對待,只是被視為漁獲,和人僅存吃與被吃的關係,我們一直是用最低層次的腸胃來對待圍繞著我們的海洋環境,號稱海島國家的台灣,所擁有的究竟是海洋文化,亦或只是海鮮文化?我們只是在吃魚,卻不曾看見魚的眼睛。
工業革命後,人類社會快速機械化、技術化,造成人口密集、都市迅速擴張,壓迫了其它生物的生存環境,人類漸漸背離自然,敗壞環境,於是開始對原始的自然環境產生了鄉愁。若說與自然培養親密關係是人重新重視自然的途徑,那麼身處海島國家的台灣人,與海洋親近的機會應該是相對大的,然而在大陸型的教育環境之下,我們卻顯少接觸海洋,又該如何培養與海洋的情感?
筆者曾於2009年參加海洋作家廖鴻基老師於台中開設的工坊,廖老師細細地分享了海上生活與工作的點滴。他認為,每一位老船長,都是一長篇的歷史故事,他們是台灣活生生的漁業文化資產,見證了台灣的漁業史;謙卑的漁人,稱自己為討海人,意即「乞求」、「討食」,那滿臉霜雪的刻痕,那會是多少風浪歷練出的深沉,面對當前的過漁現象,他們是直接受到衝擊的一群,老漁人的表情顯明了一切,魚越來越少、漁人弱勢、被邊緣化。當我們譴責當前的漁業行為時,是否更應深入地思考,漁撈行為是多年累積形成的漁業習慣與模式,也直接反映了市場供需的現實,究竟是什麼原因擴大了魚類需求的市場?
結語:「失去海洋的島嶼,如同失去天空的鳥雀」—廖鴻基
■photo by Steve Jurvetson on Flickr.com(CC: by)
身處移民社會的台灣人,和自然的關係一向是對抗的,正如同漢人勇渡黑水溝般拚命地向自然“討”生活,然而,至今仍只是停留在那裡,身為海島子民的台灣人,意識裡卻少了海洋,我們何曾從海岸回頭看自己的鄉?而若沒有尊重的海洋文化作為基礎,我們又如何會用正常的眼光看待海洋?如果我們有好的海洋文化,那麼我們會選擇與眾生共存共榮,不使用會造成環境難以復原的破壞的工具,也不會食用魩仔魚、鯨豚這類建構完整生態系的重要角色;而漁業活動包含魚的生態、拍賣、捕撈工具、季節……有關,我們可以關注的不只有怎麼吃。人的理性讓人太習慣使用語言,然而和非人生命的交會,卻是需要感情,學習親近海洋,拾起對海洋的感動。
真愛旅舍視頻聊天室
回覆刪除真愛旅舍視頻聊天室
真愛旅舍視頻聊天室
6699視訊美女
上海聊天室交友
視訊美女聊天交友
視訊網絡聊天室第九視頻
九聊視頻
異性視頻交友
男人女人做愛視頻
視訊1905電影網在線觀看
電影在線觀看免費網
土豆網電影在線觀看
愛上擼綜合成人網
色人居情色網
亞洲xooo8綜合成人社區
人妻管理員2視頻
天天色成人綜合網
成人小說在線視頻
90後成人色情圖片
成人色系電影
狼群影院
伊人成人影院
久久色悠悠綜合網
天天色綜合區
操一操電影
色夜AV影院
色AV成人網
狼群影院
色也色
哥也色蝴蝶谷
咪咪影院
情色咪咪網
酒色網
一一成人電影網
青色波波首頁
成人人妻小說
有色成人網
成人黃色三級片電影
色妹妹電影院
色姐姐綜合網
歐美成人影院
色小姐成人影院
色人間成人影院
淫色閣成人影院快播
成人255影院
AV王國影院
77av影院網
我的成人影院
八國聯軍成人影院
台灣18成人影院
色姐姐愛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