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7日 星期三

<相關書籍介紹>東西的故事


東西的故事
The Story of Stuff: How Our Obsession with Stuff Is Trashing the Planet, Our Communities, and Our Health-and a Vision for Change

作者:Annie Leonard
譯者:吳恬綾、黃亭睿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0年06月24日

《魚線的盡頭》是一部整合了多種資料來呈現海洋裡的野生動物所正面臨的危機的紀錄片,而這部紀錄片所呈現出來的一個問題是:我們能否克制自己那看似無窮的欲望來改變我們所造成的傷害呢?與此類似的是,《東西的故事》──它既製作成短片、也出版了書籍──也同樣以各種各樣的、通常不被人們所知的「事實」來提醒我們,我們生活裡看似平凡的舉動,它背後都可能牽連著不正義的問題。

對此,如環境倫理學家Paul Taylor便認為我們應當區分我們的基本需求與非基本需求,而他認為人類的「非基本需求」不應該勝過非人類生物的「基本需求」。舉例來說,人們從鬥雞鬥狗這樣的活動當中所滿足的其實是「非基本需求」,但這些活動卻讓動物們的「基本需求」──也許是健康、自由地活著──受到了傷害,以致於Taylor要說這是不對的,這就是對自然的不尊敬。

像《魚線的盡頭》與《東西的故事》這樣的文本往往可能帶給我們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究竟造成了哪些傷害」的豐富的認識,於是憑藉著這樣的知識,我們就能夠接著去判斷,為了展現自己的富有而食用那取得過程是非常浪費且欠缺敬畏的魚翅──漁民常常是割下他們所要的魚翅後,便將「斷手斷腳」的鯊魚推到海裡──究竟道不道德。並且我們也能判斷,為了享受一種所謂的「尊榮」養生感受而食用粗暴取得的燕窩──有許多惡劣的採集燕窩者常常是將仍待在燕窩裡的雛燕活生生地摔落地面而將燕窩奪去──究竟合不合理。

不過,一個等在後頭的更大問題是,我們能否像《魚線的盡頭》裡的學者那樣樂觀,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即人們在知道實情之後就會改變──呢?而這或許正是每一個關心地球生態與動物保護的人,應當思考與自問的問題。

1 則留言:

*小叮嚀*
(1)留言時請先將留言內容打在空白文件裡,再貼進留言欄位中,以避免因張貼留言時遇到留言因系統故障而消失的問題。
(2)留言時請先選擇身分,在「名稱/網址」選項裡可以自行輸入姓名;輸入留言後請先按「預覽」,再按「張貼留言」,以確保留言成功。
(3)因為Blooger系統有自動過濾垃圾留言的機制,所以若你的留言(通常是包含著網址的留言)在送出後未立即出現,那麼請耐心等候處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