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0日 星期三

對於《Home》(搶救地球)的感想

■photo by Kevin Dooley on Flickr.com(CC: by)

文╱楓

        從各影片我們都能得知全球氣候的變遷多寡和影響,對於節能減碳、資源回收也耳熟能詳,可是相對的,對於「綠色」的概念似乎還是很迷惘。

  綠色:就地取材、在環境傷害評估上達到低或是無傷害程度、低耗能、低污染、可回收。

  而綠色能源則類似如此,現在世界上的綠色能源大致上可分:太陽能、風力能、水力發電、植物能。

  看了影片這麼多,雖然沒有辦法真的讓全世界一概同步,但希望台灣能稍微有所跟進,不過對於綠色相關的問題真的還是要多討論,就如同最近的能源危機就可以具有非常大的極端議論空間。


我個人比較喜歡以台灣討論:

  風力發電:台灣屬於副熱帶氣候,有季風轉移以及候鳥遷移,就風力發電而言不僅需要廣大的平面空間,同時也威脅鳥類的飛行,而且在風力發電本身就是間歇性能源,又加上季風轉移,能源獲取上,將大大的減少效益。

  迷思:對於來說很多人很難接受這個說法,可是這是事實,不同於歐洲地區以及美國部份地區有穩定的西風帶(顧名思義,就是終年有西風吹送,故效益可觀且固定),而台灣遺憾地並不具備此天然優越條件。

   水力發電:台灣地勢高地差距甚大非常利於水力發電,可是我們卻不能面對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台灣現有水庫已經面臨了即將不堪使用的地步,原因就在於水庫 雖然能夠囤積淡水以供水使用,但同時也會囤積大量的淤泥沙,每年、每天,都必須將水庫中的淤泥沙清除才可以維持使用,或提高效益,所以如果要將水力發電應 用在台灣水庫中,就必須好好思考水庫的堪用性。

  附註:歐美各國早於十幾年前就已通過且認定,水庫對於人地傷害極大,所以早已不建造水庫,現有水庫或是新建,大部分有結合軍事用途。

  植物能:現有的植物能最為廣泛的是玉米,在美國方面可以大量生產的原因是因為美國中部有所謂的玉米帶,期天候極為適合種植玉米,且範圍廣大適合機械化,故效益可觀又不必消耗過多人力。相對台灣方面,台灣廣義解釋氣候就是終年有雨,狹義解釋就是終年有雨
,但南北不均,所以在農業上南北性質就明顯可見,同時因為終年有雨的關係,較不適合玉米的種植。

   迷思:既然這樣那我們增加規模或是引進更優勢的玉米品種就好了呀!?可是結果不然,台灣主要生產:水稻等糧食性農作物(以食用為優先的農作物)且約有 70%是為自給用,玉米則是屬於經濟性農作物(使用於交易買賣為首的農作物),而增加玉米的產量或是規模,勢必壓迫在台已固有的生產作物,且最重要的是玉 米的種植量和其能夠生產的植物能(生質能)比例並非1比1,甚至少於1比1。

  最後一項,太陽能:太陽能堪稱世界最為環保且對環境無害,以上敘述給予絕對贊成!
  
   可是有正面就有反面,以上敘述絕對是正面的,但是,其負面資訊就是造價昂貴以及吸熱問題,這些可是全世界都不可否認的,就是太陽能絕對是間歇性能源,而 且它和風力發電一樣有相同的問題,就是需要一定量的範圍累積面積,否則不僅僅無法達到效益還更會大大的增加支出和成本,而且在近幾年,雖然太陽能的發展有 非常大的空間,但是我們在實際生活上的應用連完善的程度都不到。

  雖然核能,並不屬於綠色能源,但是還是值得討論:核能發電,對於環境 傷害極大,其問題就是在於最終生產物─核廢料,不再具有利用價值,且具有輻射線,無論棄置何處都是極大的困擾,反觀效益,一座核能發電廠的發電效益,足夠 滿足一個都市的發電,在其中取捨,依照經濟學方面,核能一定是能源首選,無可否認,但是,依照生態學角度,核能則是下下下選,所以......,核能發電 不只在理念、效益、環境以及道德上都具備著相當極端的討論空間。

  近期內核能發電引起了非常大的議論,臺灣媒體清一色地報導反核的意識,只有少部分的學者及資訊提出相反的意見。

   2001年至2008年間,陳前總統曾經說過:「台灣不需要在興建核電廠」,言語上支持了綠色意識也付諸了行動「核四停建」,也因為如此在當時台灣就已 經付出了一比相當大的違約金,而這些違約金,即是我們大家所繳交的納稅錢,在時代背景而言,當時台灣採取鎖國政策,大量廠商外移,故用電量當然不增反減, 不過隨後廠商外移的效應也漸漸浮現(在此不討論後續效應)

  隨著政黨輪替後核四再次開工也同時啟動了綠色團體的意識,同時因為日本核災,核四又隨即停建,但是媒體、綠色團體卻忘記交代了核四的興建意義:隨著在臺人口、工廠的增加,臺灣供電量即將供不應求,核四完工後,將核一停廠。

  可是因為核四的停建,導致目前政府必須將核一的運作時間拉長20年......,這才是最恐怖的。

  另外一個非綠色能源,但常駐在台灣的就是火力發電廠,規模不小而且幾乎長年不休,雖然它可以利用燃燒來達到發電效能,可是對於空氣污染以及所謂的碳排放量可以說是之大,也有部分資訊指出,隨著廢氣的排放,可以在部分地區造成霾害。

   以上就是能源的介紹,不過還遺漏的很多訊息,在台灣,不管要興建任何的能源建物,都會對當地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有的時候還會有極大的反彈。而對於台灣 有利的能源建物通常大家都會欣然接受,可是總是會再最後面加上一句話:可以蓋呀,不要蓋在我家旁邊。的現象,這在公民社會裡面稱為:鄰避效應。而另外一方 面,有人則是保持沉默,不表示任何意見和言語,不過這樣子久了,會讓原本在意見表示上強大的一方越來越壯大,導製「原來大家都是這樣想的」的錯覺,再將時 間拉長,支持方和反對方的數量拉鋸就越來越遠,這個就是所謂的沉默螺旋。而沉默螺旋在台灣的社會中是最為常見的。

  雖然大家都提倡著節能減碳、資源回收,可是我的感覺卻是略嫌虛偽。

  大家都知道大致上都知道綠色的定義,早在10~15年前就已經陸續公佈了定義,可是現在2011年了,在台灣生活周在能看到綠生活的例子卻屈指能數。

   在建築方面,我們依循舊有的建築模式,設計模式還是以住戶最大容量為優先,雖然現在的房屋設計已經盡量避免掉外牆掛冷氣,但是,我們不變的是,使用了更 耗能的中央空調,而非自然進氣循環。用水方面,依舊著兩個模式:外掛水塔以及自來水供給系統,而非屋頂自然採水方式。用電方面,雖然對於規模不大的房屋來 說,加以設計、使用太陽能板系統,成本高昂且效益不彰,但是,近幾年所建造的房屋,都是屬於大型集合式住宅,對於這種建物來說,實行太陽能版的效益,就可 以來的更好,可是現實不然,實行率不到單一縣市的10%。

  公共設施方面,台灣近幾年建設了各種大型設施:運動場、音樂廳等育樂設施, 卻忘記都市中的綠色設施:大型自然公園,大型自然公園不僅僅只提供給人民休憩,給可以擔任都市中的空氣綠化,更可以擔任大雨來襲時的自然集水區,而不至於 洪水大作。而在近幾年對於綠色的實行最常見的,就只有多種植樹種......

  生活方面,對於環境上最大的衝擊就是寶特瓶和塑膠 袋,那麼就先從寶特瓶開始討論吧,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幾乎還是使用玻璃瓶,在運送過程中或是征戰過程中容易造成損毀,可是部分物品又不可以使用鐵器容器裝 填同時玻璃瓶的成本就略高,所以評價並不高。直到了20世紀中左右,寶特瓶誕生了,不過這個時候大家好像還無法察覺它對環境的衝擊有多大。當時的寶特瓶成 本比玻璃瓶還要來的低,可是對於玻璃瓶來說,回收率還是比寶特瓶來的高的,到了20世紀末,寶特瓶的使用率遠遠高過玻璃瓶,對於各飲料商幾乎都是採用寶特 瓶或是鋁箔包裝(如牛奶,因其營養成分容易受到紫外線破壞所以需要使用不透光包裝)來填裝。可是這個時候回收率卻遠低於20世紀中的回受率,雖然在近幾年 的倡導和規定下使回收率上升的狀況,可是依然有限。

  在此想和閱讀的各位分享一個故事:我和長輩友人閑聊到一個話題,友人說:「真的很奇怪,真的不知道教育出了什麼問題,我們的資源回收率居然是隨著年齡遞減,國小生做資源回收的效率極高,隨著年齡成長效率遞減,真的突兀。」,這個就是我想分享的小故事。

   而台灣曾有一段時期,拿著寶特瓶去便利商店即可兌換金錢,可是後來因不便利等問題,不在實行,可是相對外國而言,如荷蘭,他們在超商都有附設回收機器, 只要將寶特瓶投入後,機器會即刻將相對重量之金錢退出。所以可望在幾年後,台灣能夠恢復便利商店回收機制,或是引進機器等,可以直接且大大提升回收效益的 做法。

  不過塑膠袋而言,部分原因就是文化問題了,相對於歐美使用牛皮紙袋的原因在於,歐美國家生活食物方面通常為:麵包、蔬果、飲料等方面,不同於東方亞洲國家,食物方面經常是屬於湯湯水水的,在使用袋子方面,牛皮紙袋自然不是首選。

  如果真的想對環境多做一些保護,我們必須直接改變現有的生活習慣和刻板觀念、多方判讀以及接納各方意見,不然我們是無法更有效率地去對我們的環境去做改善的。

  可是身為生態人更身為公民,我們應當了解,當我們在反對和贊成之間,我們就是在犧牲其中一方權益或是意見,在社會、國家中製造雙贏才是重點,但在此強調,是雙贏而不是折衷。

  不論是核四、國光石化、中科預定地、蘇花高等事件,我們絕對要秉直著接納多方意見且理性思考、討論然後想出更好的對策,而不是只會反對,如果只會反對,這樣,在扼殺社會的,會是我們這些生態人、公民。

3 則留言:

  1. 雖然楓當天有事不能來參與討論,但在課堂上觀看後很有感觸,並直接訴諸於行動將感觸轉為文字。
    楓才大一,但在知識廣度及反省深度上都相當不錯了,期待成為靜宜生態學系同時也是台灣環境保護裡的一股力量。
    我有推薦楓看http://oikos-taiwan.blogspot.com/ 希望站長也可以給他一點建議。

    回覆刪除
  2. 若有人願意提供稿件,方濟電影院Blog也很歡迎投稿喔~~

    回覆刪除

*小叮嚀*
(1)留言時請先將留言內容打在空白文件裡,再貼進留言欄位中,以避免因張貼留言時遇到留言因系統故障而消失的問題。
(2)留言時請先選擇身分,在「名稱/網址」選項裡可以自行輸入姓名;輸入留言後請先按「預覽」,再按「張貼留言」,以確保留言成功。
(3)因為Blooger系統有自動過濾垃圾留言的機制,所以若你的留言(通常是包含著網址的留言)在送出後未立即出現,那麼請耐心等候處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