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林文勇(生態學系助教)
活動討論記錄╱鄒睿怡
■觀看的角度
有同學對於這種從空中俯瞰地球的拍攝手法感到好奇,這種觀看地球的方式,導演是否嘗試著要告訴我們什麼?在這樣的俯瞰角度裡,人們的感覺可能是矛盾的,他會疑惑自己到底是在裡面還是在外面?而這樣的事實確實反應了人所擁有的,站在一段距離外看地球的能力,而人與地球的這兩種相對位置或許也反應著人與地球在關係上的矛盾處境,人既實際地在大地上生活,又能夠離開地表、冷靜地在一段距離外旁觀。俯瞰地上景觀時,感到自己的清晰視野和理性冷靜,但一思及這些景象,是自己所居住、所生活的大地的一部份,情感上無法不受到撩動。
■景象背後發人深省的意義
有同學提到,我們可以從影片中看到許多漂亮的畫面,有時候實在讓人很難相信這樣的景觀真實的存在在地球上。在台灣,我們周遭的環境中,好像都沒有這樣的景色。但這也或許只是因為我們太侷限在日常生活的環境中,一旦我們去別的地方,可能去玩、可能去辦事,當周遭環境改變時,我們或許因景觀的轉換、眼光的轉換,而給我們更多思考的機會。因而或許我們也將發現,影片中的影像和影片中所描述的事情,事實上與我們距離並不遙遠,這是值得我們從生活中去仔細注意的。
而蕭戎說則分享在欣賞這部影片時的內心衝突:即是一方面看到畫面很美,想要靜靜的欣賞、靜靜的看,但旁白卻一直告訴我們畫面背後藏有很多故事。例如有一個畫面是在中國北京,它是拍攝當地的建築模仿西式建築的形式,但乍看之下,其實這些房子看起來還蠻可愛的,但是旁白卻說這樣的模仿是有問題的、是在拷貝西方的一種有問題的生活方式。而這其實就造成了我們的所看與所聽、在價值觀上的衝突。對一個第一次欣賞這部影片的人來說,《Home》的步調很快,我們其實需要花一點時間,來沈澱對片子的感覺,思考這些景象和影片敘述背後的意義。
■自然需要與文明欲望的對比──欲望大於需要,為什麼?
有同學提及,電影中讓他印象深刻的是一個畫面,是有著許多高大樹木的森林,旁白說,樹不斷長高,因此更能吸收太陽光以製造能量;而相反的,人城市中的高樓越蓋越高,卻更加地消耗能量。這兩個畫面之間好像存在一種對比的效果,即人的欲望與自然需要的對比,一個長高是製造能量,一個長高卻是消耗能量,這樣的對比不曉得是否是導演刻意安排的?
有同學對於影片中的杜拜印象深刻,城市中有非常多的高樓聳立,這讓他想到台北的景象,和中港路上鄰近東海的那一個地區,也是眾多高樓林立,蓋這麼多的高樓、房子好像都是因為建築商要炒作房價,但蓋這麼多的房子事實上很浪費,因為人並不需要那麼多的房子,建商不斷地為人創造消費的藉口,但這或許只是一種浪費。
正常的消費不過是反應人的需求,但為何消費最後總是流於浪費?商人一直創造需求,而當他們無止無盡地創造「需求」,就必然會超過真正的需求,這些被商人創造出來的已經不是人的需要了。人或許有基本的需要,但超過基本需要的供應就變成浪費。如何改善這樣的狀況?二手商店和跳蚤市場,回收過剩無用的物品,再以較低的價格賣給有需要的人,這或許是一種改變的機會,並且讓人能好好地檢視和反省自己的需要與欲望。
■接觸/親近自然──經驗的重要性
有同學對電影中的一個畫面印象深刻,就是一群養殖場中的牛。這些牛終其一生看不到草原,只被人工飼養,這讓人聯想到,其實人也都應該多接觸大自然。現代小孩子接觸大自然的時間變少,他們只是在電腦前玩遊戲或上網,他們自己或他們的父母都忘記了,其實應當讓小孩子多去接觸自然。這些現象是因為都市化的嚴重。
而他認為從這個畫面還能衍生出一個問題是,在以前的時代,肉品是寶貴的,難以取得和食用,但我們現在卻隨時都可以吃到肉。而事實上「吃肉」這件事,我們可能不一定喜歡,但已經習慣像這樣吃很多肉,所以不自覺的以為自己也應該吃這些東西。人是否應該改變他的飲食方式,多食用和大自然接近的食物,這樣是否才不會增加無謂的浪費?
蕭戎提到拍攝這部影片的導演其實在多年前是以一本攝影集《從空中看地球》(Earth From Above)而在台灣社會逐漸被看見的,而或許我們都曾經在誠品書店看過這本攝影集。然而,《Home》這部影片固然畫面很美很壯觀,但這部影片中完全沒有拍到台灣,於是很可能對我們來說,在這部影片裡所呈現出來的景象,就都只是在國外發生的事情、好像距離我們很遙遠。於是,因著這種陌生感和疏離感,所以哪怕這些環境被破壞的很厲害,即便原本的地貌和人改變過後的地貌差別很大,我們也可能因為它們跟我們之間存在著距離感而不會關心它。
於是,之前Google要開始做Google earth時,蕭戎便感到很激動,因為透過這樣的網路服務,我們就可以從空中看見自己居住、生活的地方,看到自己的家。而這或許對拉近前述的那種距離感是很有幫助的。但當他從Google earth來看台灣時卻發現,台灣有許多地景也的確是像《Home》所呈現的那樣、真的是被人類改變的蠻醜的。於是,藉由這種經驗的連結,我們或許可以更深切地瞭解到這部影片中所拍攝的、在國外發生的這些破壞環境的事情,事實上也發生在我們的生活周遭、並與我們密切相關。
而同樣是這種俯瞰的經驗,蕭戎分享他曾經去參觀婆羅洲的熱帶雨林的經驗,即當人們乘坐小飛機要前往坐落在雨林當中的目的地時,從飛機上往下看,雨林看起來真的就像是一整片綠色的海,於是他才真正地感受到、原來熱帶雨林是如此壯觀,舉目所及全部都是樹、除此之外沒有別的東西。然而,真正令他印象最深刻的,其實是離開時又重新坐上飛機俯瞰雨林的體驗。因為從飛機上俯瞰熱帶雨林,那其實是一片平面的綠色,但當人們親自進入到雨林時,會發現其實熱帶雨林是非常立體、在各個層次都分佈著不同的生物的。即在那由高聳樹木所形成的雨林裡,不同的動物都居住在不同的高度上,並且會隨著時間移動位置。而與此相關的一種聽覺經驗就是,當你身在熱帶雨林裡、近傍晚時,你就慢慢地、會從四面八方聽到很多聲音,而說四面八方並不只是一種形容詞而已,而是因為有許多不同的動物都住在樹上不一樣高度的地方、發出聲音,以致於這集合起來的聲音是非常有「立體聲」的效果的,在沒有造訪過熱帶雨林之前,他實在很難想像雨林裡會有這麼豐富多樣的聲音。於是,當他重新俯瞰那片雨林時,他就有了比初來乍到時更豐富的理解與感受。
因為有這樣的經歷,所以使他感到「經驗」其實是很重要的,俯瞰的風景能給我們不同的視野,但事實上還有更多的層次值得我們去經驗和了解。而這其實也就是《Home》這部片想要提醒我們的:我們對於這個地球、了解的太少,這些景觀都與我們的生活遠離,使我們沒機會接觸,也或許因為我們身邊只有醜陋的環境,使我們對環境冷漠疏離。而自然或環境經驗的缺乏,可能會使我們難以體會那種對自然的熱情。
對此,他又分享在婆羅洲有很多外國人是專程飛過半個地球到當地欣賞蘭花的,因為婆羅洲的雨林擁有非常多樣的蘭花種類。而他認為外國人的這種熱切興趣,應當是使他們很能夠對地球感生感情的一項重要因素,以至於他們會拍出《Home》這樣的影片其實也就不令人意外了。但反過來說,產生情感連結事實上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台灣在這二、三十年來開始提倡自然體驗的重要,然而比起體驗自然,工作賺錢對台灣人來說還是比較重要的,以致於這種體驗都還只是屬於小眾,許多人仍然很難體會這種情感。
■自然平衡否?
除此之外,蕭戎也提出了一種反省,就是這部片開始時曾提到自然平衡遭受到人類的破壞,但這樣的說法實際上很可能是出於一種對自然平衡的錯誤理解。因為倘若我們認真地去查閱生態學課本或百科全書,它們對自然平衡的解釋是「自然本身所運作著的一種平衡」,換言之,這種平衡是不需要人來維護的,而就算人類會對自然產生影響,但按照自然平衡的概念,那「自然」仍舊會用它的方法來平衡其自身。然而在這裡我們就要發現到「自然平衡」這個概念恐怖的地方了,因為自然平衡其實並沒有預設要保全人類性命。換言之,我們可以懷疑影片裡所陳述的那些生態環境的災難,很可能就是自然平衡的作為,它要消滅地球上的一些人以重新恢復平衡。在七零年代,大家都在擔心人口爆炸的問題,但倘若我們延續著上述的思考而更極端地按照自然平衡的概念去想,今日所發生的核電廠爆炸,是否也是解決人口爆炸問題的一種方法呢?因為核災而減少人口對地球來說會不會是一件好事呢?我們能接受這種想法嗎?但這種想法卻很可能並不會與自然平衡的概念牴觸。
換言之,如果我們支持自然平衡的概念,那我們也可能會將這些災難視為自然在取得其自身的平衡的過程。於是乎,這被許多人經常地使用的「自然平衡」的概念,其中難道沒有衝突和矛盾嗎?對此,蕭戎建議我們應當仔細思想關於這個概念背後所可能產生的諸多問題,而如果這個概念並不合適,那麼我們就應當拋棄這個概念。
■改變,不只是從小處做起
有同學分享,他曾經有上一門課叫做「地球的生命史」,課堂上老師說,人類的出現只佔整個地球生命史的一百分之一的時間,卻能給地球帶來這麼大的傷害。而這部片子最後有列出很多恐怖的數據,這都是人的文明活動所造成的。而面對這樣的事實,我們應當如何反省?又該如何行動?我們的價值觀、對待每一個人的態度又應當是什麼樣子呢?而如果只有少數個人做出改變,這樣有用嗎?但換個角度思考,藉著行動一個一個地去感動身邊的人,或許漸漸地也會看出成效,我們或許也能慢慢地做出什麼來。
對此,影片中也提到孟加拉有一個窮人銀行。一般的銀行是不可能借錢給窮人的,而這個窮人銀行的發起其實是為了給窮人一個機會而借錢給他們,並且他們會靠資源回收和清潔環境來回饋。如此經營下來,那個地方的整體環境在二十年前和二十年後是很不一樣的,並且人們的價值觀也在改變。此外,影片裡也有提到我們近年來常常聽到的公平貿易,人的欲望或許很難平衡,但如果我們可以盡量地,公平的去對待一些東西,或許也是一種解決的方式。像之前生態系辦活動,請東海和平咖啡的阿達來參與。他在賣的咖啡就是公平貿易的豆子。還有像台灣的柳丁,農民種的很辛苦,柳丁卻很不值錢,因為賣出難以回本,他們還寧可將收成的柳丁全數倒掉。一些公平貿易的東西可能很貴,但自有背後隱含的深刻意義,我們或許可以從中擷取好的價值觀。
蕭戎提到這部片的拍攝其實也是一種環境行動,因為根據他所看到的資料,當這個導演Yann Arthus-Bertrand知道要拍這部片時,他便對製片Luc Besson提出兩個要求:第一、他希望這部片能在同一天在全世界上映;第二、他希望這部片上映時是免費播放的。所以我們可以想像這其實是一個非常龐大的計畫,而並不是一個浪漫的影像工作者的作品,《Home》的導演是有很強烈的社會實踐的動機去拍攝這部影片的。但也因為這樣的計畫需要很多援助,他們就開始去找金主,最後找到法國的PPR控股公司來支持做這樣的事。他們最後選擇在2009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那一天,在全球同步播放,最後真的完成了這樣一個龐大的計畫。當我們從這個角度來看就會發現,這真的是一件很不簡單的事。
我們可以以此作為對照的是,在看完這部片子後,我們或許都會想:到底我們應該做什麼?然而這樣的想法有時候是容易有侷限的,因為我們可能只會想到:我是不是不應該浪費、不應該再隨便買東西、吃東西,或者我們應該隨手關燈?或者我們應該做好垃圾分類?然而這部影片本身的這個行動正告訴我們,其實「傳遞訊息」也是在為地球做些什麼、傳遞訊息與進行教育也可以是一種環境行動,甚至它可能是一種更艱難的挑戰。換言之,《Home》這部影片的計畫能夠打破我們對「行動」的有限想像,而拓展行動的可能性的廣度與深度。
■搶救地球?為什麼?
主持人文勇總結,看完這個影片,我們或許會想到從一些生活上的行為改變開始做起的重要性,但更根本的問題或許是,人的欲望究竟要如何控制?而假設地球上如果資源足夠,或者我們有兩個地球,那我們還需不需要「搶救地球」?到底「搶救」的背後動機是什麼?
地球和我們的關係是什麼?為什麼這部影片要叫做Home?為何我們能以地球為家?或許我們可以這樣來聯想,因為我們一直在享受這些地上的資源,這些條件不斷地支持延續我們的生活,地球就像是無條件供養我們的「家」一樣,而這樣的供應或許我們也能將之視為一種犧牲,對於地球無條件的犧牲,人是應當心存感激與敬畏的。人和地球的關係,有時看起來就像小孩與父母一般,都是不對等的付出與回報。
然而,將地球視為「家」,我們除了消極的心存感謝之外,事實上還有另一種積極行動上的意義。當一個孩子長大成人,有能力去擔當照顧一個「家」的責任時,他會思考如何維繫他的「家」;同樣地,當人有能力在一定的高度上照看地球時,或許這也意味著,人不再只是一種被侷限在地上緩步慢行的動物,他所擁有的能力不但足以適應他的環境,更足以改變他的世界。《Home》或許可以告訴我們審慎思考和思想改變之必須。我們所擁有的能力,不應當繼續任意地被使用來破壞地球,而應當轉而用來擔負關照和愛地球──人的「家」──的重責大任。
以下是Home片尾的資料數據與最終的呼籲:
回覆刪除「世界20%的人口消耗了地球80%的資源」。
「全世界的軍事經費比援助開發中國家高出12倍」。
「飲用水汙染導致每天5千人死亡。10億人沒有安全的飲水」。
「10億人面臨飢餓」。
「全世界交易的穀物有50%以上用於動物飼料或生物燃料」。
「40%的可耕地情況惡化」。
「每年,1千3百萬公頃的森林消失」。
「1/4的哺乳類、1/8的鳥類與1/3的兩棲類面臨絕種威脅」。
「物種滅絕的速率比自然滅絕的速率快了1千倍」。
「75%的漁產浩劫殆盡或面臨耗盡的危險」。
「過去15年的平均氣溫創下歷史新高」。
「40年來,冰冠的厚度減少40%」。
「到了2050年,全球可能會有2億名氣候難民」。
......請大家一起努力延續人類的生活......
色哥哥愛色閣
回覆刪除愛色網
伊人成人
性愛影院
婬女三八網
日韓三級片
成人性吧論壇
久久成人影視
免費在線幼幼激情電影
日本亂論電影快播
西門慶色情圖
色色影院
51百途女主主題視頻站
SM濟南女王調教視頻
人妻凌辱參觀日快播
青樓十三房電影
日本高跟鞋美女視頻
快播中文字幕成人電影
韓國色情電影推薦
美女在家視頻跳舞
有免費的黃色視頻聊天室
迪吧現場視頻
含色情片段的電影
成人午夜劇場
快播聚色網站
插插色情網
色小姐高清電影網
農村性交電影
隕石三級電影快播
QVOD色情導航
四房播色QVOD電影網址
動漫色情圖片直接下載
AV色情成人快播
快播a片色情網站
最新的QQ萬部倫理電影
四房播播的最新網址
快播七色成人網
免費成人性交視頻
快播巨乳騷逼美女
色性情片視頻播放
比較黃的歐美電影
歐洲成人圖區
帥哥幫美女脫衣服視頻
QVOD倫理AV情色電影
亂倫電影網站在線觀看
日韓色情快播電影
亞洲成人網色就是色
不用註冊看色情
夫妻農夫電影
花房亂愛QVOD